各学院、沙河院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教育部“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北京市“新生引航工程”等工作安排,学校决定在全体学生中继续实施时代新人培育计划,2022-2023学年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打造育人载体。聚焦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充分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继续深化育人体系。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横向上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打造品牌示范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勤学强智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美育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纵向上根据各学历层次、各年级学生需求特点实施全过程纵向育人行动。今年起着力打造更加“精准精细、立体覆盖”的“时代新人培育计划2.0”。
二、教育内容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1.深入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活动。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我看故乡这十年”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走过的非凡十年。策划制作“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主题微景观,组织师生开展沉浸式体验式学习。二十大召开后,围绕党的二十大明确的思想内涵、战略部署、行动指南等,通过专题讲座报告、师生宣讲、学生微宣讲大赛、主题党团日活动和实践学习等方式,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广大学生“学起来”“讲起来”“做起来”,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2.持续上好党史学习教育大思政课。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党史事件微景观”打卡活动,持续开展“阅读(观看)一本(部)红色经典”“打卡一处红色基地”等“七个一”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上好红色主题“大思政课”,组织学生代表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将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覆盖到每一名学生,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3.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仪式的育人作用,在国庆日、校庆日、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升国旗仪式,开展“十一”国庆节系列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爱国热情。用好北京丰富红色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好北京丰富的育人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在学生中组织“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通过线上学习、“宪法晨读”、宪法知识竞赛及演讲比赛等途径,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持续开展“先进人物进校园”系列活动,广泛邀请学术大家、行业先锋和模范人物走进校园、走上讲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领悟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展“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团日等活动,不断强化价值观念塑造,在广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开展爱校荣校和专业使命教育。组织本科新生参观校园,了解学校整体布局、“地标”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分批次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采取机器人讲解和人工讲解相结合、线上VR参观与线下参观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校史校情教育。结合“先进人物进校园”“师生宣讲”等活动,组织行业先锋、劳动模范和广大师生围绕“双碳”目标和能源电力行业情况,广泛开展讲座、宣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双碳”战略重大意义,深刻认识新时代华电学子的重大使命。校庆日前后,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庆祝活动,增强作为华电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自觉传承华电精神。
5.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围绕当前国际大势、我国外交局势、疫情防控形势、经济发展态势等,通过形势政策课及举办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际国内问题,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和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
6.发挥青年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开展“青春榜样先锋班”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带动帮扶等多种形式,发现和培养一批政治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青春榜样,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开展特色示范党支部创建活动,持续举办学生党支部骨干培训班,进一步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党员骨干的引领带动作用。
7.开展“喜迎二十大,奋斗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毕业生教育活动。丰富“线上+线下”就业咨询指导服务内涵,通过精准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各类专业就业指导讲座,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弘扬红色精神,肩负时代重任,立志扎根人民。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党日、团日、班会等活动,分享学习经历和成长体验,畅谈人生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激励毕业生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为母校增光添彩。举办毕业生应征入伍宣讲会,鼓励更多优秀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军营,为强军兴军注入新鲜血液。积极开展毕业生感恩母校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毕业生进一步增强感恩母校的情怀。开展赴基层工作毕业生事迹展示活动,激发和引导广大在校生主动投身祖国建设,弘扬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8.强化精准指导帮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构建经济资助和能力锻炼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注重过程教育,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扎实推进深度辅导,用好学工系统辅导员日志模块,确保每学年每名学生得到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本学期内每名新生得到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按照“一人一册”建立新生档案。把加强思想引导、心理辅导、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等学生现实发展需求作为深度辅导工作的出发点,经常深入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等学生学习生活一线,与学生面对面、零距离,不断提升工作精细化水平。
(二)加强勤学强智教育
1.全面加强学风建设。推进《2022年学风建设行动方案》落实落地,以“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成效”为主线,举办学风主题演讲比赛,引导优秀学生讲好励学故事。组织优秀学生开展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在班级、宿舍推广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和学习社群。将“学习进步之星”“全勤班级”“全勤宿舍”纳入学生评奖评优体系,组织好“优良学风班”“优良学风宿舍”等评选,做好获奖学生、班级示范典型的宣传。拓展多种学习讨论空间,建立好学院特色学习研讨空间,拓宽学习视野和路径,鼓励组织学生参加高水平展览和会议。全方位展示学风建设阶段性成果,多角度开展师生对学风建设的满意度调研,按季度进行学风学情专题调研,形成季度调研报告,探索建立学风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师生认可度高的学风建设新局面。
2.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依托“前沿&创新”论坛等活动载体,广泛邀请专家学者与学生面进行对面交流,强化学生之间的朋辈引导及经验传授,组织好博士交流沙龙,增强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推进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充分把握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律,强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念,关注职业能力提升,通过职业知识讲座、职业能力竞赛、职场互动活动、名企参观、职业体验等多种方式,精准化满足职业准备需求。搭建素质能力拓展平台,激发广大学子创新发展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深入开展学业辅导。坚持实施大一新生晚自习制度,帮助新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组织好面向大一新生的计算机零基础班、双语提升班、高数辅导班;针对重点学科、学业困难学生,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精准辅导体系。探索建立具有学院或学科特色的学业辅导咨询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扩大学业辅导覆盖面,丰富学业辅导工作形式,创新学业辅导工作方法,加强学业辅导与教学工作的联系和反馈,形成学业辅导和学风建设工作的合力。加强学业辅导员队伍的遴选、培训和考核管理,构建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学业辅导的质量。
(三)加强身心健康教育
1.加强疫情防控和健康安全教育。组织上好健康安全“开学第一课”,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带头讲授,将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作为学生教育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支持学校各项防疫政策,主动配合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持续讲好疫情防控“大思政课”。积极开展涉疫风险情况排查,第一时间进行处置,筑牢校园疫情防控防线。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示范作用,引导带动全体学生在校园内规范佩戴口罩、扫位置码,出入校按实际情况完成备案或审批,完成学生每日健康上报和核酸检测。加强数据比对,及时掌握学生离校、离京、健康异常等情况,引导全体学生主动落实疫情防控个人主体责任。通过开展先进基层组织评选、宿舍卫生检查等活动,促进学生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积极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垃圾分类、节约粮食等主题宣传教育,引导新生培养文明素质和环保理念,积极参与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
2.加强法治安全教育。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以及网络安全、日常安全、生产安全教育,组织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反电信网络诈骗、防范非法传教、“禁毒防艾”等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提升防范能力。开展“爱我国防”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观念,引领学生关心和投身国防建设,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涵养爱国爱党爱军情怀。
3.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开展校园运动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感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引导学生开展校园跑、趣味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鼓励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各学院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新生开展“五个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包括:参观一次心理中心、参加一次心理普查、体验一次心理团体、阅读一本心理书籍、上好一门心理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各学院结合自身特点,依托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心理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收获感,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做好重点关注群体的关心和帮扶,主动采取深度辅导、谈心谈话等举措,帮助学生纾解心理压力。积极开展家校联系,在沟通中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状况,了解学生入学前相关情况,积极寻求学生家庭的有效支持,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辅导员、班主任每月遍访所有学生寝室,学院每月召开学生心理异常情况研判会,对出现高危倾向的学生及时给予干预帮扶,并形成心理月报提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切实做好新生心理普查的测评和回访工作,及时识别和干预潜在危机学生。建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育人氛围,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加强美育教育
1.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积极邀请知名学者和文化大家,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积极挖掘用好各类线上美育资源,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线上剧场演出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特色微党课创作活动等,引导师生以青春奋斗为重点,创作“我们这十年”“喜迎二十大”“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网络文化作品。鼓励大一、大二年级同学积极参加大学生戏剧节、舞蹈节系列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团凝聚力,引领当代大学生开拓艺术视野,营造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共筑青春梦想的校园文化氛围。动员研究生导师、班主任、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力量,积极参与网络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共同讲好华电故事。深化网络育人,加强新生网络素养教育,提升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增强规范网络言行的自觉性。
3.建设彩虹训练营。依托彩虹训练营,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织开展文艺类、体育类、传统文化类、软件技能类、职业体验类、劳动实践类和公益服务类七大类能力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全校育人资源,面向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资助育人平台和环境,形成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教育环节统筹协调发展的资助育人机制,提高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五)加强劳动实践教育
1.开展崇劳爱劳教育。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意识。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建立试点宿舍楼“学生管理委员会”,遴选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负责人,依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织,定期开展宿舍卫生检查,文明宿舍创建,疫情防控政策宣传,防火防盗防骗安全教育,着力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持续开展寝室风采展示、示范性优秀宿舍创建等活动,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和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研究生工作室卫生保洁,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组织开展与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面对面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矢志奋斗。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防疫监督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2.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和我的人生路”青春使命教育活动。围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对青年的价值引导和人生指导。通过“红色1+1”共建、学生党建和思政调研、暑期职业就业体验等,组织学生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查,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实践服务。搭建学生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体验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增强学生投身基层的信心和决心。广泛联系、精心挑选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优秀学生团队利用暑期深入企业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感受岗位内容,让学生在具体工作环节中,深化对“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认识与实践,将人生选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
3.拓宽搭建劳动教育载体平台。将勤工助学活动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加强勤工助学通用技能培训,评选“勤工助学之星”。开展“翱翔计划”等发展型资助育人活动,提升学生专业发展技能,增强学生成才就业的比较优势。开展寒暑假宣传大使活动,建立大学与中学沟通的桥梁纽带,面向中学做好招生宣传和大学文化传播,鼓励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及国家资助项目受助者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4.开展“小我融大我,青春心向党”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讲座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开展具有能源电力特色的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主题调研活动、智慧服务活动等,引导师生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强化实践能力与责任担当。开展“深学笃行”学习二十大宣讲行动,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等,引领广大青年自觉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组织“双碳有我”助推绿色发展行动,围绕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结合我校能源电力特色,针对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革新进行调查研究。
三、工作要求
(一)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谋划。要精心组织策划,紧密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建设安排,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各项教育活动做细、做实,不断提高教育活动实效性,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各学院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提升教育活动实效性。要注意充分结合学院特点和学生实际,根据不同学历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和成长发展特点,既整体协调推进,又突出教育重点,增强学生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
(三)各学院要注重凝练提升,做好宣传总结工作。要充分利用好线上线下渠道加强活动宣传,扩大教育活动影响力。要做好活动总结和经验凝练,请各学院于10月18日前将本学年教育活动安排表(见附件)纸质版(加盖公章)和电子版报学工部。12月9日前将活动开展情况形成图文总结材料报送学工部联系人,请将针对2022级本科新生的阶段性教育情况单独标注。
联 系 人:孙笑宇
联系电话:61773058
办公地点:教二楼411办公室
电子邮箱:20502353@ncepu.edu.cn
附件:2022-2023学年教育活动安排表
党委学工部 学生处 团委
2022年10月13日